1953年,新中国刚蹦跶出土没多久,正忙着把乡下的地重新搞到城市里去升级换代呢。
今年九月,全国政协的一帮大佬齐聚北京开会,主题是聊聊咋把咱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的“菜市场”搬到社会主义的“五星级饭店”。
会议上,大家争得不可开交,矛头指向了梁漱溟。他直言不讳地说农民的日子真是苦得像剁手后的鸡,一切政策都偏向了城里人和工厂,最后引起了毛主席的不满。毛直接挥了一下手,说什么重工业才是最伟大的“为人民服务”!
新中国1949年才刚刚起步,到了1953年也四年,是真心的基础薄得像纸一样呀!
以前真是打得稀里哗啦,钱都像泡沫一样没了,工厂像个空城,没有什么可看的。
土地改革刚结束,农民分到地了,可生产效率还是低得跟乌龟赛跑一样,过日子还是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在城里,工人兄弟们被当成革命的主力军,国家打算靠工业化来把经济给顶起来!
当时国际氛围那是相当尴尬,冷战正打得不可开交,西方都把中国给隔离了,朝鲜战争也刚结束,咱们国家的安全问题简直是如坐针毡。
搞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成了管理层的首要任务!
这时候,国家喊出了“一个工业搭台,三个改造唱戏”的大政策:重心放在工业上,同时也要把农业、手工业和私营企业都变得更社会主义!
重工业得排头走,因而能造玩意儿、盖大楼、搞国防,是国家命根子!
问题来了,资源就那么点,钱和力气都往工业里砸,小村小农自然就被晾那儿了!
梁漱溟出生在北京,时间是1893年,家里风水宝地,父亲可是清朝的文官大咖,满屋子都是书卷气。
他年轻的时候参加了辛亥革命,后来在北大讲哲学,成了名人,大家都叫他“中国最后的大教授”!
他不光是个死读书的书呆子,还特别关心农民地里那些事儿!
二十年代的时候,他就不干北大那份工作了,跑去山东折腾乡村建设,还创办了个研究院,心想着用教育和技术让农民们过上好日子。
他觉得,中国的问题啊,就像是农村那根草,只要农民不发达,国家就像个没精神的娃。
梁漱溟的脑袋里全是儒家思想,强调“先讲道德,再分工”,认为社会要靠良心和分工才能运转得了。
他不是个红色大嘴巴,但也没完全把共产党往外推。
1938年,他跑到延安跟毛主席开了会,虽然俩人在国家发展的问题上算不上意气相投,但基本上还能互敬一下。
到1953年,他已经混成全国政协的委员,竟然能在那儿唠叨几句了!
毛爷爷,1893年在湖南韶山冒出来,是咱共产党的大人物,开创了新中国!
他年轻的时候在北大的图书馆当过小工,碰上过梁漱溟,对这个老爷子的人品多少有点了解。
新中国一开国,毛老大就立马指着天说:咱得让中国硬气起来,甩掉穷日子和落后!
他脑袋里的主意是,只有搞工业,尤其是重型产业,才有救啊!
没厂子,国家像煮水泡茶一样不牢靠,钱袋子瘪得跟冬瓜似的,连口饭都成问题!
毛是不把农民当回事呗?
那可完全不是嘛!
革命是农民一锤子敲出来的,他心里明白农民可得劲儿了!
在1953年,他觉得国家得先大刀阔斧一下,重工业才是“吃饭问题”的关键,农民的苦日子就只能先憋着了。
火花四溅的碰撞!
1953年9月8日,全国政协的大佬们在北京聚会,周恩来主持这场盛会。
这回的会议可真热闹,来了不少政协的大咖和旁听的代表,讨论的居然是过渡时期的总策略!
梁漱溟作为旁听的,几天都在会上唠叨,主要说的就是乡下那些事儿。
9月11号,梁漱溟在会议上直接给大家扔了个大观点。
他嘀咕,新中国一成立,大家的心思都往城里和工厂跑,农村就像个被遗忘的小角落。
打工的日子好过得跟飞龙在天似的,农民兄弟却还是在土里刨食,真是愁煞人!
他说,农民过得紧巴巴的,想来城里找份工,但城里根本没那么多位置,最后还是得回老家,问题越来越麻烦了。
他还提了一句让人瞪眼的:“工人在天上跑,农民在地里忙,这九天和九地就是一山差着一大圈!”
这句话的意思是,工人和农民的日子过得就像天上飞的鸟和地上爬的虫,一点儿也不一样!
梁漱溟可不是在放屁。
他在乡下修过房子,对农民的辛苦心里明镜似的。
那时候,农民刚刚得到地,结果粮食少得可怜,再加上税收像山一样压过来,还有天灾不断,真是生存得难上加难。
他觉得,国家不能只盯着工厂的机器,也得关心一下农民兄弟,要不然社会迟早会出问题!
9月12号,毛大爷终于坐不下去了!
他在会议上回了一句,虽没直说梁漱溟的名字,但话里带刺,听得人心里一咯噔!
他说,摆弄农民就像是“幼儿园小朋友的游戏”,真正的厉害事儿是搞重工业、干掉帝国主义,才叫“真本事”。
他还说,工人跟农民是一条心的,不能让这块基石分裂开来。
毛的口气可真是铁青,他的意思一看就懂:你梁漱溟在这会儿说农村艰难,简直是在搞国家的大背叛。
毛咋这么火啊?
他觉得梁漱溟眼睛没睁亮,谁都知道那会儿工业化就是国家的命啊,动不得!
梁哥的话听着就像是在给农民下禁令,搞得人家觉得政府跟他们没啥关系,这样可真是对新成立的政权敲响警钟呀!
梁漱溟感觉自己被大家搞错了。
他可不是跟工业化过不去,只是想让大伙儿记得还有个乡下呢!
他给毛主席寄了一封信,想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
9月13号,毛把他叫去聊了一次,结果这趟见面不仅没弄明白事儿,反而让空气中弥漫着更浓的火药味。
梁漱溟觉得毛没抓着他的点,毛则认为梁在和他“斗智”,俩人最后闹得不太开心就散了。
9月16号,梁漱溟又在大会上说话了,他支持总路线,但关于政策执行的事儿有点儿毛病。
9月17号,周恩来说的可真直白,直接把他叫出来批评,指着他鼻子说这小子总是和党的方向唱反调!
9月18日,梁漱溟心里不乐意,还想再吱声,竟然来了一句:“我就想瞅瞅毛主席有没有那份气度!”
这话一说,整个会场如同开了锅,很多代表都在嚷嚷着让他滚蛋!
毛说了,什么叫雅量?就是让他认个错,他可没这本事,梁还是可以继续当政协委员的。
最后,大家投票,梁漱溟的发言被大家踢出局了!
各路朋友对梁漱溟的观点,知识分子和民主派之间捣腾出一阵子争吵,支持的嗓门大得跟擂台赛似的,反对的也不甘示弱!
有不少人认为他说的挺有道理,咱农村没啥人瞅着。
老舍偷偷说过,梁说话就像刀子一样,真心的,农民可是国家的命根子,得好好照顾呀!
那时候乡下的情况真得够呛,收粮任务压得人喘气,农民连自家的饭都捉襟见肘,梁漱溟算是替他们解了个心底话。
党里的大佬跟绝大多数代表都站在毛毛那边!
他们觉得,1953年的中国就像个被困的小老鼠,必须得搞点重工业,不然国家可就要喝西北风了!
李富春会后就嗨了,直言毛的决定获奖无数,工业化就是咱生的根本,必须一直拼到底!
当年国际上压力山大,国内也是捉襟见肘,搞工业化是唯一能让咱中国撑起腰杆的办法!
开完会,梁漱溟回到家里和儿子们梁培宽、梁培恕闲聊了一下这件事情。
梁培宽直说,老爸的想法不能跟国家大事扯得太开。
梁漱溟一听,脑袋瓜子里就炸了,随后给毛老头儿写了封信儿,说要在家里好好反省一下。
毛回信说,会议通知照样发,你要来就来,不想来就溜吧!
他的薪水跟福利照样在发,没见减过啊!
梁漱溟这回没取得胜利,可他说的话也不是随便说说的,倒是有点分量!
1954年,国家开了个农业合作的大派对,目的是把农民们凑到一起,搞集体化,好让大家的收成多一点、日子好过点。
乡里搞建设也是一把好手,比如挖水沟、教大家些新玩意儿。
放心吧,重工业依然是个大佬,没跑偏!
梁漱溟在政坛上被晾着了,可他可没偷懒,照样在北京埋头研究和写书呢!
1960年,他给孙子起了个名叫“钦东”,意思是“崇拜毛主席”,这说明他和毛之间的关系挺微妙,一边有不满,一边也有尊重。
1983年,毛去世七年后,他回韶山缅怀,痛哭得像个小孩儿一样!
梁老爷子和毛大哥,一个是书本上的达人,一个是治理国家的能手,各有各的主意,都希望咱们中国能过得更好!
他们斗嘴可不是在比对错,而是把当时的事情给活生生展现出来了!
想想,既得赞叹毛的勇气,也得体谅梁的苦劳。
国家要发展,这可不是喝个茶那么轻松的事啊!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
专业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