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放疗是治疗结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时长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与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放疗疗程可分为术前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和根治性放疗。术前辅助放疗周期约为五个星期,每周进行五次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周期与之类似,旨在降低复发风险;对于部分早期或细胞类型特殊敏感的患者,根治性放疗周期可能延长至六到七个星期。整个放疗过程通常需要数周至数月不等,具体时长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
放疗虽能精准打击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疲劳、皮肤炎症等。针对这些不适,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展现出独特优势,以下结合中医理论介绍减轻放疗副作用的方法。
中医认为,放疗属于“火热毒邪”,易耗气伤阴、损伤脾胃肝肾。针对放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可采用益气健脾、和胃降逆的中药方剂。例如,党参、黄芪等药材可补益中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柴胡、连翘等则能疏肝清热,缓解胃脘胀满。对于放疗导致的血象异常,如白细胞、红细胞减少,可选用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的中药,如当归、枸杞、熟地等,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展开剩余75%皮肤护理方面,放疗区域易出现干燥、红肿、瘙痒等症状。中医建议使用含有清热止痒成分的中药外敷,如将黄柏、地榆等药材研磨成粉,用温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可有效减轻皮肤炎症。同时,患者需保持治疗区域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
在生活方式调整上,中医强调“形神共养”。放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饮食方面,需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如鱼肉、豆腐、新鲜蔬果等,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提高免疫力。
此外,中医注重情志调养,认为“百病生于气”。放疗患者常因病情和治疗压力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可通过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舒缓心情,保持乐观心态。中医的“三联平衡”抗癌理论强调兼顾短期疗效与长期调养,通过整体调节患者体质,帮助其更好地耐受放疗,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在治疗时有较强的整体意识,注重对患者的气血、脉络、脏腑机能的调节,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保护单位、“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建设单位、“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医院,专注在袁希福“三联平衡”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防癌抗癌,为早、中、晚期不同阶段的癌症患者提供中医系统方案,健康指导,以期达到让中医抗癌造福世人的使命,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结肠癌真实案例分享:
李某,男,结肠癌,2010年11月15日初诊,河南省南阳人
2009年6月,患者时不时的出现便血,有粘液状液体,并伴有肚痛、腹胀、便秘的症状,还总是低烧不退。在各大医院查了个遍,始终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老先生自行前往新华书店去查阅有关医学的书籍,自我怀疑“癌症”。后来到南阳市中心医院检查,确诊结肠癌。在手术+六周期化疗后,复查发现肺部结节,担心复发,20010年11月15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医。服药后,吃饭、睡眠有了明显改善,自诉:“过去走路像踩到棉花堆上一样无力,现在连续走2公里也不觉得累。原来整天和感冒一样的状态,身上说不出来的不舒服,现在也没这种感觉了。”后到医院一检查,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一向敏感的白细胞第一次不打升白针升值到了正常范围。此后一直坚持用药,时不时地来往于杭州、南阳两地看看儿女。2017年9月第五届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上,老人写了一首诗预祝大会圆满举办。2019年10月14日复诊巩固,一切正常,并表示:现居杭州(儿女家),经常参与抗癌团队活动分享经验。2023年回访近况稳定。
结肠癌放疗的时长需个体化制定,而减轻副作用则需中西医结合、综合施策。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中药调理方案,助力患者顺利完成治疗,重获健康。
发布于:河南省专业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