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香学术
本月,国内高校在国际顶级期刊持续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多个院士团队开创新成果,展现科研创新活力!
1. Adv Sci|不粘锅致男性精子损伤的机制
来源:Advanced Scienc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709753/
2025 年 7 月 25 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黄荷凤院士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Advanced 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
Therapeutic Repair of Sperm Quality Decline Caused by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该研究发现微塑料、不粘锅涂层(PTFE)在人群泌尿生殖系统检出率达 46.62%,且随年龄增加在男性生殖系统有蓄积效应,与精子质量下降密切相关。通过构建小鼠 PTFE 微塑料暴露模型,发现 PTFE 能够穿透血睾屏障,且靶向精子变形阶段关键分子 SKAP2。通过靶向 SKAP2 的治疗可重塑精子细胞骨架与形态,恢复人类和小鼠的精子运动力及生育能力,为治疗男性不育提供了新思路。
2. Nat Commun|解析「油腻」癌细胞为何让肝癌免疫疗法频频失效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2132-y
2025 年 7 月 23 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等多个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Metabolism archetype cancer cells induce protumor TREM2macrophages via oxLDL-mediated metabolic interpla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该研究确定了肝癌(HCC)细胞中三种不同的单细胞原型,发现新陈代谢原型癌细胞和 TREM2 阳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REM2+ TAMs)构成了一个免疫抑制「龛」,加剧了免疫排斥并影响患者预后。解析了氧化(oxLDL)介导的癌细胞与 TREM2+ TAMs 之间的新陈代谢相互作用,为肝癌免疫疗法提供了一条前景广阔的治疗途径。
3. Nat Genet|揭示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分子机制赋能精准基因编辑
来源:Nature Genetic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696172/
2025 年 7 月 22 日,华中农业大学金双侠教授、张献龙院士和王茂军教授等多个团队在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Genome assembly of two allotetraploid cotton germplasms reveals mechanisms of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enables precise genome editing。
该研究聚焦陆地棉中两个具有极高体细胞再生能力的基因型 —Jin668 与 YZ1,精准解析 Jin668 和 YZ-1 基因组(鉴定到 45 个端粒,基因组中仅存 72 个缺口未补齐),系统研究了着丝粒与 rDNA 区域结构特征,评估了高质量基因组对 CRISPR 基因编辑系统靶点设计的优化作用,为理解植物体细胞再生机制和棉花精准分子育种提供了新视角。
4. Nat Genet|开发测序新技术解析多增强子中心的空间结构
来源:Nature Genetic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5-02247-6
2025 年 7 月 2 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昌平实验室谢晓亮院士团队在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Single-cell Micro-C profiles 3D genome structures at high resolution and characterizes multi-enhancer hubs。
该研究首次开发 scMicro-C(单细胞 Micro-C)技术,绘制了人 B 淋巴母细胞的高分辨率染色质接触图谱,在单细胞中捕捉增强子间的协同模式,揭示启动子-增强子条纹结构的识别与功能分析,为三维基因组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维度视角和工具!
5. Cell|治疗中风后大脑炎症的新靶点
来源:Cell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747-0
2025 年 7 月 24 日,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董欣中团队 (著名华人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董欣年是他的同胞姐姐) 与 Risheng Xu 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发表研究论文
A mast cell receptor mediates post-stroke brain inflammation via a dural-brain axis 。
该研究发现 Mrgprb2/MRGPRX2 是卒中后激活脑膜肥大细胞的关键受体,揭示了 Mrgprb2/MRGPRX2 通过硬脑膜-大脑信号轴介导卒中后的脑部炎症反应,抑制 Mrgprb2 可减轻小鼠卒中后的脑部炎症、并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并提高存活率,为治疗中风后大脑炎症提供了新思路。
6. Eur Heart J|人工智能助力瓣膜性心脏病取得重要突破
来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f4488
2025 年 7 月 16 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Fu Siong Ng、Arunashis Sau 等团队联合在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 的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研究论文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nhanced electrocardiography to predict regurgitant valvular heart diseases: an international study。
该研究开发了人工智能增强心电图(AI-ECG)模型,用以诊断和预测中重度反流性瓣膜性心脏病(rVHDs),包括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反流,并在跨国和不同种族的队列中得到验证。AI-ECG 模型可用于指导有未来 rVHD 风险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监测,为促进瓣膜性心脏病的早期检测、及时干预和潜在的预防性治疗提供了新的路径。
7. Cell | 破译人体组织衰老的蛋白蓝图
来源:Cell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6.047
2025 年 7 月 25 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张维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员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家印教授合作团队在Cell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Comprehensive Human Proteome Profiles Across a 50-Year Lifespan Reveal Aging Trajectories and Signatures 。
该研究首次系统构建横跨人类 50 年生命周期的蛋白质组衰老图谱,覆盖七大生理系统、13 种关键组织,揭示了系统衰老核心分子表征。解析了人类在 30 岁左右肾上腺组织率先呈现衰老特征,在 50 岁左右出现衰老转折点,首次确立血管系统为衰老进程的「先锋组织」,确定了包括 GAS6 在内的驱动血管和全身衰老的候选衰老蛋白,为人类从衰老预警到慢病防控提供了新视角!
对哪些话题感兴趣呢,快为它投上一票吧
最近还有哪些研究给您留下印象,或是希望小编深入解读哪一篇文献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响因子(2025 年最新版)
专业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