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条时间线,带你3分钟看懂滴滴的“上市→退市→买自己”的神操作。
1️⃣ 2021年6月30日:高光登陆纽交所
发行价:14美元/ADS
发行量:3.17亿股(比原计划还多10%)
募资金额:44亿美元
上市估值:670亿美元,一时风头无两
翻译:当时市场给的价码,差不多等于“中国网约车=半个茅台”。
2️⃣ 2022年6月10日:火速退市
网络安全审查来临,滴滴被迫从纽交所摘牌,股票代码改成“DIDIY”,流落到粉单市场(场外交易)。股价一路跳水,最低跌到1.5美元区间,只剩发行价的1折。
3️⃣ 2023年底~2025年:开启“买买买”模式
公司先后宣布两轮回购:
2023年11月:最多10亿美元
2025年3月:再加20亿美元额度
截至2025年8月22日成绩单:
累计回购:2.868亿股ADS(占IPO发行量90%)
总花费:约12.63亿美元
回购均价:4.4美元/ADS,比发行价便宜70%
注销:全部注销,股本直接“瘦身”
4️⃣ 现在还剩多少流通股?
IPO原本放出3.17亿股,如今买回2.87亿股并注销,市场流通股只剩不到3000万股,相当于把当年“撒的币”又收回九成。简单理解:公司用1/3的募资金额,把90%的股份“吃”了回来,而且价格打了3折。
5️⃣ 图个啥?
管理层觉得:“股价太便宜,不买白不买!”
财务效果:股本减少→每股收益(EPS)提升→剩下的股东更值钱。
市场信号:我们对自己生意的长期现金流有信心。
6️⃣ 一句话总结
滴滴这趟资本之旅:44亿美元募来“高光”,12亿美元买回“低谷”——高位圈钱,低位圈股,股本大瘦身,故事还没完。接下来就看业务能不能重新上路,让剩下的股东真正“坐上返程车”。
专业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